五夫中心小学校史简介
..五夫创办学校,早是在公元一九二二年春,由张正廉会同彭赞尧、彭温川、连鼎咕、王家瑞等五人,创办了五夫兴贤高等小学,校址在五夫兴贤书院,教师5人,学生56人,分低、中、高三个年级进行教学。从1927年至1935年,先后易名为:“崇安县五夫崇善小学、崇安县五夫屏山高等小学、崇安县五夫完全小学”。1936年五夫校舍重新新建,1939年春季五夫完全小学迁移到新校舍上课。1952年,五夫完全小学改名为“崇安县五夫中心小学”,届毕业生仅12人。从1952年至1966年,五夫中心小学有较大发展,学校班级数达十二个,学生有300多人,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健全,校长分期是王相葵、李汉卿、江美耀、毛銮甫、余松康、陈忠仁、吴礼宋、林明鸿、张用秋、张钰。“文革”期间,学校处于半停止状态。1969年由占国仁任五夫教革组长,在这期间,五夫中心小学新建了一座五间教室的砖木结构的校舍。1975年五夫教革组由朱黎川具体负责,此时,教职工增加到28人,14个教学班,学生达520余人。1976年十月,“四人帮”彻底垮台,教育领域出现了新的希望。1978年9月成立了五夫学区,校长由赵埏清担任,学区班子健全,各项制度逐步恢复和健全,教学质量有了较快提高,1979年底五夫开始搬迁一部分到现在的校址,1983年8月新教学楼竣工,九月完成了校址搬迁工作,与此同时,还盖起了教师宿舍,校舍的一些配套设施如围墙、厨房、厕所、水井逐项完工投入使用。1983年春季,赵埏清校长荣调,学区校长由叶忠寿代理,陈良福代理五夫中小校长。在此时间,教师增加到40余人,班级扩大为18个,学生有700多人,同时,大力注重学校绿化。1984年冬季,全学区顺利通过全县普及教育“四率”验收。1985年叶忠寿调任学区党支部书记,学区校长由郑家辉接任,中小校长由刘祥国担任,此间,教学设备不断更新,教学设施不断增加,学生增加到800多人,1986年新建了一座学区办公楼,1991年初宣布实施义务教育。1991年9月郑家辉调至城东学区,学区校长由刘祥国接任,与此同时,学校绿化进一步完善,师资水平普遍提高,教育质量逐年上升。1994年4月,刘祥国调任市宣传部,学区校长由梁金贵担任,在此期间,校园绿化井然有序,三园式学校逐步在我校实现。1994年底新竣工了一座教师宿舍楼,逐步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,新增设了语音室、自然实验室、音乐室、会议室、图书室、阅览室、篮球场,1994年荣获福建省“农村示范小学”的称号。1997年9月梁金贵调至教育局,学区校长由曹文生接任,在此期间,学校的设施进一步完善。2001年4月通过竞聘由占朝兴接任学区校长,在此期间,各项制度、各种设施更加完善。绿化更进一步,并荣获“南平市文明学校”、“武夷山市绿色学校”的称号。2003年11月25日“国际朱氏恳亲大会”在五夫中心小学校园内召开,世界朱氏联谊会会长朱祥南先生对五夫中心小学赞喻颇高,当场答应赞助30万元人民币建设一座朱子讲学堂,同时为五夫中心小学亲笔提名为“武夷山市朱子学校”。2004年中央文史馆馆员王世襄先生支助10万欧元(105万人民币)为五夫中心小学建设综合楼,同时取名为“中荷友好学校”。综合楼于2005年9月竣工,楼内配备了全市的电脑室、多媒体室、语音室、图书室、阅览室、舞蹈室、音乐室、自然实验室、体育室、办公室、美术室等。五夫中心小学在上级党委、政府、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,以邓小平理论、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,以开展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,全体教职工正齐心协力共同描绘五夫教育的新蓝图。
历任校长:
1922——1927张正廉
1927——1929连鼎咕
1930——1934王家瑞
1935——1940王仁俊
1941——1943刘兆祯
1943——1945彭香龄
1945——1949刘文焕
1949——1950王祖燕
1950——1951彭芳年
1951——1952彭金寿
1952——1953王相葵
1954——1956李汉卿
1956——1957江美耀
1957——1959毛銮甫
1959——1966余松康、陈忠仁、张用秋、张钰
1969——1975占国仁
1975——1978朱黎川
1978——1983赵埏清
1983——1985叶忠寿
1985——1991郑家辉
1991——1994刘祥国
1994——1997梁金贵
1997——2001曹文生
2001——2008占朝兴
2008——至今李晓勇